“夫源远者流长,根深者枝茂。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,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。近年来,在国家大力支持下,各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,坚持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,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。正是中华文化的生命力,给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,而这种底气,更有赖于在发展中的传承。
传承优秀传统文化,展现中国形象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、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、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。”近年来,文博类影视节目越来越多,质量越来越高,从《国家宝藏》到《上新了·故宫》,文物也从“沉睡”到“再出发”,从“束之高阁”走向“大千世界”,令人眼前一亮。一系列文博节目也激起了受众广泛的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,一定程度上实现了“让文物活起来”,无疑是文化自信引领文艺破圈的成功范例。
构建公共文化体系,讲好中国故事。改革开放以来,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。如今,人们不仅有更高的物质需求,也更加重视精神文化需求。自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“数字创意产业”概念以来,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。2021年政府白皮书也指出: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,促进基层文化设施布局优化和资源共享,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。上海市民艺术夜校的走红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新思路,夜校激活了更多年轻人可以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机会,更是立好中华文明的“主心骨”。
扩大对外文化交往,唱响中国声音。目前,我国已经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文化合作,保持着良好的文化交流关系,在世界各地建立了350多所孔子学院。在一系列扩大对外文化交往中,增强了文化的话语功效。此外,互联网作为促进对外文化交流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的阵地和窗口,变得越来越重要。近年来中国的网络文学走向海外不失为一个好的契机,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网络小说,是唱响中国声音的重要途径,但对外文化交往时,也要设置文化高门槛,不能无条件地迎合国外读者的阅读心理,而是应该坚持我们的核心价值,坚定文化自信,蹚出与时代、与新媒体接轨的新路子。
借助信息科技创新,彰显文化自信。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,让世界在这场“冰雪之约”中读懂一个开放、创新、热情的中国。其中,有许多科技元素融入其中,“冰立方”的冰壶赛道上响起古老乐音,运动员可以在中医药体验馆跟着人工智能学打五禽戏……智能技术与冬奥会的完美结合,既能够传播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,也正在加速推动着这些被运用于冬奥赛场的“黑科技”,普及运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。由此可见,赋予数字化以文化的底蕴,也使传统文化更容易融入当代生活。而冬奥会将中国的文化观与数字科技的完美结合,难道不正是是“一起向未来”的很好诠释吗?
文化的发展就像一条奔涌不息的大河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叙说着中国的博大精深,有助于激发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,我们要用一种发展的眼光,要勇于以创新的技术语言去表达和呈现。也只有坚定文化自信,我们才能以新的精神状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,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继续奋进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