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背景链接】
近日,据媒体报道,不少村医吐槽,当下村医主业是填表,看病反倒成了副业:“十分精力,三分给村民看病,六七分用来填表格。”国家向村医购买公共服务,村医需按照要求提供相应档案。这样,为了拿到公共卫生经费补助,大家只能拼了命地做表格。据说,不少村医填表到半夜12点是家常便饭。不过,花费大量人力、物力、财力搞出来的健康档案,等检查一完,就扔在柜子里成为“死档”。
【提出观点】
作风建设贵在驰而不息、常抓不懈。只有依靠制度规范、强化制度约束,才能实现作风建设制度化、规范化、常态化。
【综合分析】
当下,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还难以下沉到乡村,村医依然是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主力军,是广大村民卫生健康的“守护人”。这些年来,国家大力发展普及基本公共服务,对基层公共卫生工作的投入越来越大,基层医务得以规范。必要的信息记录,对村民健康信息数据录入、分析、整合的工作做到位了,能形成一定范围的数据库,并由此进行大数据分析,从而提升公共卫生服务的精准性与细密程度。 而如果能够把基层群众健康档案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相连,实现数据的打通,则更是一件利于长久发展之事。
然而,当村医被铺天盖地的表格淹没,直接损害的是广大村民的切身利益。上级考核形式繁琐以量化为指标,村医面对数量日益繁多的表格、手册叫苦不迭。很多表格更多是一种重复,并无任何收集与存储价值,不仅挤占了村医大量时间,使之无暇去做本该做的诊疗工作,也很难抽出时间提高业务水平。这就使得很多村医,不是在重复着以往的低效劳动,就是在天长日久的“空转”中停滞不前。这就导致从各种统计数据看,我们的基层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升,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人群和服务范围不断扩大,但实际情形却并不乐观,很多工作浮在表面上,不深入也不扎实,这样的做法难免有形式主义之嫌。形式主义不仅影响一时一地的改革发展,从长远看,也会束缚、捆绑想要干事创业的干部的手脚,挫伤他们奋斗的热情和积极性。
【参考对策】
破解形式主义的根源在于提高思想认识。要将力戒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纳入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的制度,建立健全理论学习、检视问题、抓实整改的长效机制。用制度捍卫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,用制度夯实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政绩观,用制度强化“功成必定有我”的责任感,就能筑牢克服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的思想政治根基,从源头上铲除滋生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的土壤,增强党员干部防范克服形式主义的自觉性。
破解形式主义,关键在于构建党的领导、公众参与、依法治理有机统一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。为基层放权赋能、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,与力戒形式主义、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是相辅相成的。通过完善村民恳谈会、市民听证会、社区议事会等民主协商的制度安排,提升城乡社区服务和管理的网格化程度,构建基层智慧治理体系等,可以有效提升基层公共服务、矛盾化解、应急管理水平。